第十六章 再上层楼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十六章 再上层楼(2/2)


    他最初临《玄秘塔碑》是对临,看一笔写一笔,逐渐看一字写一字;后一阶段是所有的字体都烂熟于心,可以背着书写,属于背临;如今脑内没有了任何字体的形象,写出的字,反而铁骨铮铮,仿佛获得了柳公的一点真神,跨越到意临有得的阶段。

    他写完一帖,毛笔一丢,将燕燕双手抱在怀里,狠狠地在她粉嘟嘟脸上亲。看着丫头无辜的眼神,徐山哈哈大笑,这个节日双喜临门:阴符术上取得突破,书法更上层楼。

    寒假后面的日子,徐山过得轻松了些,练字只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其他时间要么去参与小孩的游戏,要么如以前般溜达到麻子的山谷静坐,要么或去山顶闲看流云,还到徐清源墓前赏文几回。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徐山领悟的书法之道与修炼又有相通之处,二者相得益彰,进步神速。开学前,徐山已经能够保证每次都入静成功,微茫之中,息活泼而心自在,意念与丹田之气,氤氲缠绕,日充月盛。书法上,除了每日两贴的《玄秘塔碑》,已经开始临摹《黄庭经》,师法右军。

    这晚在修炼醒来,徐山将胸前的河图掏出来摩挲,沉默。他刚才入静,一灵独存,与丹田之气混为一同,隐约感觉外界传来阵阵凉意,遂而转醒。

    按说如今的他修行,外识关闭,寒暑不侵,当然不是说身体不受侵扰,而是说这一刻的意识,另存于丹田虚空,应该感受不到外界的冷或热。

    所以,此时他陷入了沉思。河图一直都有凉意,让他上过夏天过得很清爽,当时在麻子的山谷里最明显。他基本可以肯定,静坐时感受到的凉意就是来自河图,这与外面的寒气不同,例如现在握在手里,并没有冻手的感觉。

    那么,就存在两个问题,河图的这股凉意是什么?为什么以前修炼时都没有感受到,而会在今晚出现?前一问题他百思不得其解,后者猜测与修行进步有关。修行日久,杂念愈少,独守灵台的这个“本我”或者说“灵觉”也应该是一天天强壮,或许因此逐渐发现或意识到以前不能发现之物。

    河图是干什么用的?对徐山来说,除了传给他一段未来三十年的记忆,现在最重要的作用是替他遮掩天机,防止反噬之力。

    他清楚记得麻子的话,“我们鬼谷一脉,受河图传承,得天下之机而不能出世,困守一偶,但同时也受河图的庇护,三尺之内,阴阳混沌,天机不晓。”

    徐山以为,重点就在后面八字,“阴阳混沌,天机不晓”。

    他的修道是修什么?“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他现在练气,就是在修阴阳,这河图三尺之内,“阴阳混沌”会不会干扰到自己的修行,现在会不会就是一种干扰?他又联想到麻子说那些得道大能可以抵抗天道反噬,这种抵抗会不会就是自己修行出来的气?那么自己在河图的干扰下如何能够前行?

    考虑完得失种种,徐山觉得自己应该冒险一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决定不再佩戴河图。这样至少可以观察到底有不有天道的反噬之力,如果有,反噬之力到底体现为什么形式,强与不强;还可以观察没有河图的干扰,自己的修行进度。

    他将河图塞回布囊放在以前的盒子里,三尺之外,于是又将盒子在房间靠里墙的柜子底藏了。没有河图在身,仿佛去了某中枷锁,徐山觉得浑身一轻,安然入睡。

    第二日晨练阴符术时,也许是错觉,徐山总觉得丹田内的那一缕无形之气活泼几分,意识与它纠缠盘旋,灵动几许。起床后,徐山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母亲对待河图的重视程度。如果可以,他估计周淑芬愿意把河图供上家里的神龛天天上香朝拜。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