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一片废墟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章一片废墟(2/2)


    刘拾遗睁开眼睛。他的面前站着一个白头老翁。老翁的腰上挂着一只野兔。

    “你是谁?我这是在哪里?”刘拾遗问。

    白头老翁说道:“你现在在府君山山脚下。我是府君山的猎户。别人都叫我靠山老头。”

    靠山老头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认出了刘拾遗破烂的皂服:“你是衙门的差爷?”

    刘拾遗点点头:“平谷县已经被鞑靼毁了。我要去京城送蓟辽巡抚钱大人的奏折!”

    靠山老头点头:“这些该死的鞑靼人。你先来我家吧,吃口热乎的填饱了肚子,再赶路。”

    靠山老头领着刘拾遗到了山脚下的一座草屋里。

    他熟练的将腰间的兔子解下来,剥皮、掏肚。又用一根木棍穿起来,点了火炙烤。

    刘拾遗闻见烤肉的味道,“哇”一声吐了出来。

    自己的妹妹——会不会像这只野兔一样,被鞑靼人的火烤熟?

    靠山老头拍了拍刘拾遗的背:“咋了后生?”

    刘拾遗泪水再也止不住:“我的妹妹——恐怕已经被鞑靼人的火烧死了!”

    靠山老头把兔子从火上拿下来,从一个破罐子里拿出几个窝头:“后生,那你就将就吃了这几个窝头吧。”

    窝头刚递给刘拾遗,便被他狼吞虎咽的祭了五脏庙。

    靠山老头又给了他些水喝。吃饱喝足,刘拾遗起身朝着靠山老头拱拱手:“老人家,谢了。我有公差在身,就不久留了。”

    “慢着!”靠山老头亦起身。

    “京城到府君山,还有一百五十多里。要去京城,先要过通州。通州离这儿有八十里。看你这模样,怕是没走到通州就累倒了!我有一头老骡子,可以借给你赶路!”

    靠山老头是热心肠。

    刘拾遗感激万分:“老人家,你放心,总有一天,我会把你的骡子还回来的!”

    靠山老头摆摆手:“唉,后生,不说这些。随我来。”

    在茅屋后,果然拴着一只老骡子。刘拾遗骑上骡子,告别靠山老头,趁着夜色朝南而去。

    行了一夜半日,已是日上三竿。刘拾遗的眼前终于出现了一座大城。他自打出生起就没出过平谷县地面。见过最高的城墙就是平谷县城的城墙。看这座城的城墙,足足要比平谷县城墙高三丈。难道前面就是京城?

    刘拾遗来到城门口,下了骡子,一个踉跄差点跌倒。

    通州是京城门户。朝廷在通州设有通州卫。城门是由通州卫的兵士把守。

    一位总旗见刘拾遗身穿破烂的皂服,身后背着红布包裹的奏折筒,知道他肯定不是普通人。他一个箭步上去扶住刘拾遗。

    “兄弟,你是何人?”总旗问。

    刘拾遗自报家门:“我是平谷县的衙役。鞑靼攻破了古北口长城,打下了蓟州。蓟州卫所军退到了平谷。这是蓟辽巡抚钱大人给皇上的奏折。”

    “啊!来人,快去通禀徐指挥使!”总旗命令手下弟兄道。

    几炷香功夫后,一位身着锁子甲的中年将领骑着一匹枣红马到了城门口。

    这人正是通州卫指挥使——徐定边。

    通州卫早已收到了鞑靼军攻破古北口长城的军报。这让通州卫如临大敌。若非战时,徐指挥使也不会披挂锁子甲。

    徐定边问刘拾遗:“蓟州卫所军已经退到了平谷县?”

    刘拾遗答道:“蓟州卫所军已经全完了!平谷县城已经被鞑靼人放火烧成了废墟。鞑靼人已经在平谷安营扎寨——这是一天前的事情。”

    徐定边大惊!本来他还指望蓟州卫所军能在平谷县抵挡鞑靼人一些时日呢!宣大、北直隶的勤王之师正马不停蹄的赶往京城,蓟州卫所军能在北方多拖三五日也是好的啊!

    徐定边问:“你背后这奏折是钱巡抚写给皇上的奏折?”

    刘拾遗点点头。

    徐定边道:“来啊,派五十骑兵,护送这位兄弟去京城!”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