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开府建衙与祸心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五十八章 开府建衙与祸心(1/2)

    刘峰之所以不急,也有他的考虑,一方面实力不足,就算把张角引来了,也无法一口吞下,二也要考虑到万民民心。

    从灾变元年一直到现在,领地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十几场,有过犹不及的危险。

    如果打张角,定是全民动员,要把所有家底押上,进行一次豪赌,能否做到还很难说。

    所以他只能再等等。

    亲自将葛玄送走,刘峰又独自返回书房,心里却想着开府建衙的事。

    他这几日常以定远将军的身份自居,不是随便取的名号,而是系统“册封”的。

    定远将军是正四品,上面还有三品名号征远将军,需要你统一两县之地,才能册封。

    另外,统一五县之地,可自领镇远将军名号,为正二品,统一一郡之地,可称侯,统一一州之地,可称王。

    他这次开府,主要是定尊卑、建中枢,为以后做准备。

    由于只有正四品的器鼎,他这次册封的官员就不能超过它。

    想了想,刘峰首先把武官确定下来,分为三等。

    第一等是杂牌将军,像荡寇将军、鹰扬将军都是如此,第二等是偏将军,第三等是校尉,像陪戎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等等。

    在文官方面,刘峰参考现代制度,制定出了四个等级。

    最低的是典吏,相当于科级单位的各组组长,往上是令吏,等于各科的主管,也就是科室室长,接下来是乡长,负责管理一乡之地,最高品级为县令。

    由于确保了军队的绝对忠诚,加上军政体系分开,刘峰给了文官很大的权利,甚至要高于灾变前的官员。

    以最为基础的科室举例,科室室长拥有科室成员的任免权,独立的行政权,几乎达到了一言九鼎的程度。

    与之对应的则是乡长,他们拥有对管辖区内各大科室室长的任免权,拥有独立制定发展策略和方向的权利。

    可以说,这一套体系的根本就是能人政治。

    如果选对了人,发展水平自然是一日千里,如果选错了人,那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关于任期,刘峰采取了轮岗制,规定各大乡长、县令最多在一地待八年,超过这个年限必须轮岗。

    甚至制定了退休制度,年龄超过七十岁,就必须退休,以当前的医疗水平,除了武将和修士能活的长一点,其他人很难活过八十岁,实际和古代也没啥区别了。

    如今是大争之世,战争永远都是主旋律,你制定的体制必须要符合当前的需求。

    搞制衡没有多大意义,这都是以后的事情。

    如果领地发展不起来,指望拿什么去打仗?

    当然,这种制度也是有前提的,他拥有商鞅这位大才,可以保证行政效率,选出来的官员也都有一定的水准。

    从这点来看,蜀汉的武将可以选择性召唤,但蜀汉文官必须全部召唤出来,要不然根本支撑不了这种制度。

    能人制度,只有能人才是关键。

    ——

    两天之后,刘峰在与商鞅讨论之后,在蜀汉城率先颁布了文武体制,正是确定定远将军的名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