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摇摆的风中之树(二合一,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七章:摇摆的风中之树(二合一,求追读,求月票,求推荐)(2/2)


    但是放置在二层的枪械就不一样了,已经被基地内的湿度腐蚀,估计就算有子弹就算能开不炸膛就不错了,维修等于重做。

    不过以太粒子倒是可以对其进行翻新,不过需要找到枪械的设计图,亦或者找一个对枪械极为了解的研究员,而且子弹问题也需要解决,外壳材料倒是有办法,就是火药的制备需要花费一些精力。

    临城尴尬的笑了笑,“您太看的起我了,我的国家没办法用合法渠道购买武器,我显然也没办法去国外买枪,那需要一些麻烦的手续。”

    “你可以试试去二战战场上捡枪。”特斯拉调侃道,“运气好,说不定可以捡辆坦克回来。”

    门捷列夫抬眉,“二战?”

    特斯拉颔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比一战规模大好几倍,波及欧洲,亚洲,非洲,太平洋地区,源自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以及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

    “死去了很多人啊。”爱因斯坦目光深邃,“好在,最终还是获得了胜利。”

    门捷列夫略显凝重的颔首,他死于两次世界大战之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知晓战争的惨烈。

    在场的科学家表情都不太好,这是一个沉重的问题。

    在场的几人都是反战人士,就单以爱因斯坦举例,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zy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

    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

    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宣布:“欧洲必须联合起来保护它的土地、人民和文化”,要开展“声势浩大的欧洲统一运动”,这份宣言在洪堡大学教职员工中传阅甚广,签名者却只有四人。

    然而,人类唯一的历史教训就是忘记了历史的教训。不满十年,nazi席卷德国,德国学者集体严重脑震荡,忘却前朝旧事再次紧跟“元首”。

    当爱因斯坦挺身反击nazi时,许多科学家居然认为他“过激”,那时连劳鹤都对爱因斯坦说:“想成为nazi的人毕竟是少数。”

    1933年3月10日,刚刚奉还德国国籍的爱因斯坦在美国宣布:“只要我还可以选择,我将只在具有政治自由、宽容和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停留……德国目前不具备这些条件!”

    听着几人讨论二战,普朗克苦笑了一下,nazi横行德国,荼毒欧洲,他们这些沉默怯懦的德国知识分子难辞其咎。

    爱因斯坦似乎察觉到了身侧这个多年友人的异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科学不应该被政治所裹挟,但只要研究科学的是人,就难以逃脱那些掌权者的肮脏政治.....”

    爱因斯坦虽然鄙视德国科学家的懦弱,但对于自己这位友人的行为,他却能理解。

    他相对理想化,而普朗克则更加现实,德国,是他的家,他的家人与朋友都在那里,nazi的迫害是相当可怕的事情,普朗克无法为之冒险。

    事实上,爱因斯坦自己也因为反对nazi被学校开除,他太太罗爱莎及两个继女均遭警察严厉盘查,柏林住宅被搜查,银行存款、保险箱、游艇和卡普特木屋被充公,如果不是他走的快,可能就要遭受nazi的迫害了。

    相比于其余沉默的科学家,普朗克至少还为了保护犹太学者而去找“元首”求过情,虽然是热脸贴冷屁股,被几乎以驱逐的方式赶出了元首府就是了。

    “我过去一直在尝试为我们的沉默辩解,觉得当时的nazi像一阵狂风横扫整个国家,我们束手无策,只能像风中之树般听凭摆布。”

    普朗克的目光深邃。

    “但正如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那句掷地有声的名言一样——良心,就是我们自己意识到内心法庭的存在!

    我不如劳鹤,我不过是个对权力纳头便拜的普通知识分子罢了。”

    临城看着普朗克,这位德国的牛顿,191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量子论先驱,威廉皇家学会会长,德国科学界深孚众望的伟大领袖。这位学养深厚的贵族教授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赢得上至德皇威廉二世、下至引浆卖流之徒广泛爱戴。

    他留给人类的财富是绝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无可比拟的,他足以挺直腰杆直视任何一个人,但此刻,却看上去那么的卑微。

    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错误的人是谁,是什么。

    “都过去了。”临城道,“nazi掀起的火焰已经熄灭,人类不能遗忘历史,但却也不能只顾历史,未来还有很久,我们应该向前看,”

    几个科学家点了点头。

    “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搞清楚以太粒子穿梭时空的真正原理,以及是否会消耗能量。”爱因斯坦道。

    “即使以太粒子穿梭时空的方式比较巧妙,无需消耗庞大的能源,也不可能毫无消耗,以及,对于从不同的时空携带物品对于时空是否有影响,所以,从过去携带大量物资的事情,我建议还是从长计议,先购买一些必要的生活物资就好。”

    “确实如此,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二战太危险了,而且,如果对付那头细齿熊,枪械或许并不是最好的办法。”特斯拉低声轻喃。

    “它遭遇过人类,身上有多处枪伤,它既然对人类那么敏感,应该会对火药也会有所警觉,寻常熊类的嗅觉是狗的数倍,火药的气味有特异性,并不妥当。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用一些比较原始的武器或许会有奇效,比如说,弓箭。”

    “再怎么说,枪都应该比弓箭好用吧。”临城说。

    “北极熊的嗅觉是人类的七倍,可以嗅到在3.2公里以外烧烤海豹脂肪发出的气味,能在几公里以外凭嗅觉准确判断猎物的位置。

    如果你持枪,根据火药味的特异性,那熊能在十公里内就能察觉到你的进入,要是顺风就更厉害了。

    而如果被那头熊察觉,就等于说被它掌控了主动权,它可以根据敌人的数量以及力量来考虑躲藏亦或者捕猎你们。

    你们就成了猎物。

    只要是猎食者,如何以最高效的方式猎杀动物是它们所首要思考的,猫科动物学会了伏擒,伏下身蹑手蹑脚的靠近动物,然后以爆发力瞬间扑到猎物。

    即使是群居动物比如鬣狗以及狼,他们也会耐心的计划、观察、等待时机,然后在你最疲惫且虚弱的时候进行围猎。

    现如今绝大多数的熊都是植食性,亦或者吃蜂蜜以及捕鱼,所以熊进化出了强大的捕鱼技巧。

    而北极熊,则为了方便猎杀动物,则将皮毛进化成了白色。

    细齿巨熊无疑是肉食性生物,但它没有保护色,也不是群居动物,说明它们也同样有着类似于伏擒的能力。

    虽然它的身长有近四米,但肩高也不过两米,森林灌木浓郁,它如果伏下身,六十米外,人类甚至无法用肉眼察觉。

    而六十米之内,普通熊类的时速在五十五公里,在短距离的爆发速度甚至远超最顶尖的奥运冠军,几秒内就能到达你的眼前。

    细齿熊的速度你们应该都看见了,它的四肢细长,爆发力只会更强。

    而且,就算你发现了,以森林的能见度,人类的瞄准距离实际上就只有五十米到二十米。

    在这几秒内,顶着一头远古巨兽向着你冲来的压力抬以最快的速度枪射击,并且还必须得射中头部以及肺部等致命部位。

    这即使是一个顶尖的猎人都做不到,更何况一群普通人?

    永远不要小巧这些猎食者,持枪死在这些动物手里的人类不在少数。

    如果你持有弓箭,只要气息隐秘得当,你就有时间去挖掘陷阱,并且爬上树木在兽道守株待兔。

    从猎物变成了猎人,即使弓箭技术不好,但也至少有时间给你做出准备瞄准跟调整心态射击。”

    临城点头,“我明白了。”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