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自由需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三百七十七章 自由需求(2/2)

    因此他直接剥离了内务部、内勤部的一部分业务,重新组建了需求部。

    智人公司作为巨企,由于天然的垄断性,相对于自由市场的企业竞争模式,在创新和产品优化上有一定滞后性。

    李青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员工自由反馈需求这个特殊渠道,用于引导内部产业的发展和生产。

    未来需求部还会进一步细化,比如做市场调查、产品意见、新需求研究之类。

    自由市场的创新和优化,终究是存在上限的。

    自由需求则是李青叶设想中的自由市场升级版,其可以带来更加全面的需求反馈,也可以促使生产部门根据反馈优化产品、设计新产品、研发新技术。

    而且自由需求还有自由市场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高效率、低浪费、高满意度。

    在完全进入自由需求的阶段之后,绝大多数产品都相当于“私人订制”,其产品或者服务就是每个人需求的专属定制。

    而自由市场其实并不自由。

    毕竟企业对客户有先天性的优势,企业为了利润,只能生产一些通用型产品,这注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同时因为无法准确获得所有客户的需求反馈,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产能不足之类的情况。

    产能过剩会造成资源浪费。

    产能不足又会导致客户无法获得低廉和充足的产品。

    只有进入自由需求阶段,生产部门可以根据需求生产产品,才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产能不足。

    李青叶需要员工的自由需求,为智人的生产部门提供创新动力。

    他对于唯市场论并不认同,各种理论都有其合理性,但其合理性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特定阶段的环境之上。

    现在进入巨企阶段的智人,自由市场那一套根本行不通。

    因此李青叶创造了自由需求,用于配合巨企这个系统。

    以后谁敢说巨企没有创造力?

    9.2亿智人员工的自由需求,将为智人的生产部门、科研部门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西方经济学所谓的自由市场,可没有办法做到这种程度。

    这种精细化的需求,至少可以激发上千个小产业。

    因此李青叶对于需求部非常重视,不仅仅给了150万的新人类员工额度,还给了他们比较大的权限。

    目的就是让需求部尽可能获得员工的真实反馈,从而可以解析出各种新需求。

    林英博等人非常详细记录每一个人的反馈,然后将这些反馈输入每一个人的个人数据库中。

    已经更新换代的需求反馈APP,会采用大数据筛选,然后使用超算解析,最后由人工进行审核、统计、评估。

    在进行了一下午的调查之后,他们小组一共调查了534人。

    临时办公室内,林英博粗略看了一下大数据的关键词筛选。

    “气温低,出现372次……隔音差,出现292次……行动不便,出现224次……”

    果然,经过一次初步排查,各种问题就一目了然。

    林英博根据轻重缓急,整理了10条建议给森尚强,方便对方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其他地区的调查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仅仅有线上的问卷调查,还有线下的登门拜访。

    需求部那一百多万员工,可不是用来摆设的,而是要持续调查9.2亿人口的动态需求反馈。

    lq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