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何方杀手?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5章 何方杀手?(2/2)

    昂头自言自语说道:“这个张丹青,还真是不简单,那么多的疑案和大案,他这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都能够轻松的一一破解。

    若是让他安心的备考,将来一定可以高中状元,做一个对朝廷,对国家有用的好官!!”

    身边的太孙朱允文,立刻一脸殷勤的弯腰说道:“皇爷爷所言极是,孙儿也正是如此想的。

    所以早早的就让齐泰,将他接入了齐府居住,一来,可以安心的读书备考,二来,有什么不懂的,他也可以及时地向齐泰多多请教。”

    听着自己孙子朱允文安排的如此周到,朱元璋心里头,刚刚的那些怒火,瞬间就开始烟消云散。

    十分满意的夸奖他说道:

    “嗯嗯,不错,允炆呀,你有心了!为国家笼络人才,这一点你做得很好啊。”

    ……

    回到衙门的应天府尹,马不停蹄的便直接奔向了应天府大狱。

    早朝的时候来不及说,但犯人莫名其妙的被杀死在牢里。

    自己这个应天府尹也脱不了干系。

    连忙亲自带上衙役和仵作,开始到大牢里查看起来。

    即便是女牢,光线也显得极其昏暗,大牢的地面,到处是铺着干枯而又发霉发臭的稻草。

    甚至时不时传来些许老鼠和虫子的叫声。

    应天府尹,有些脸上微微不悦地朝着身边狱卒说道:

    “秦玉儿突然被人杀死,会不会是你们几个看守牢房的狱卒打她的主意?

    逼歼不成,便把她杀死了?”

    自古以来,为何大牢的狱卒是一件美差?

    就因为大牢里面的狱卒,经常可以把亲属送进来的财物肆意克扣,赚点外快。

    并且为了让牢狱里的亲人过得好一些,许多家属也会选择贿赂这些狱卒。

    当然了,狱卒门还有一个另一项隐性福利。

    那就是女牢。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一般寻常家的女子,一旦进入了大牢。

    往往就意味着会失去贞操和名节。

    因为女牢关押着众多女犯人,犯人们是没什么人权的。

    往往难免受到这些狱卒的侮辱和欺负。

    大牢之中,这些势单力薄的女犯人,被关入了牢狱里,往往会被这些狱卒趁机动手动脚,然后随意奸污。

    这种衙门里的惯例,应天府尹自然也是见多了,下意识的便想到这些狱卒。

    可这些狱卒一听,连忙纷纷跪在地上,忙不迭的为自己辩解起来。

    一个个的都声称,的确打过秦玉儿的主意,只是还没来得及实施,人就出事了。

    而昨夜的监狱,并没有发现其他什么可疑的人出入。

    可偏偏早上一醒来,巡查牢房的时候,便发现秦玉儿已经被杀死在牢里。

    ……

    应天府尹哪里会听?没有其他人出入牢房。

    那刚关进来的秦玉儿,怎么会莫名被杀死?

    竟然是这些狱卒,**不成,选择杀人灭口。

    一想到这的应天府尹,直接大吼一声。

    直接让衙役们,把昨夜看守女牢的狱卒给捉了起来,也一并关入大牢,等候处置。

    处理完这些狱卒。

    应天府尹带着仵作,便来到了秦玉儿的牢房面前。

    牢房的木栏,上面的挂锁并没有被打开过的痕迹。

    再往牢里一看。

    整个牢里地面,铺设的稻草已弄得乱七八糟。

    显然是经过一番剧烈的挣扎和搏斗。

    再看看那秦玉儿。

    整个人趴在地上,身下压着满满的一滩血。

    整个人眼睛瞪得圆圆的,像是有什么不甘之事,显然是已经没了声息。

    应天府尹让人打开牢房。

    蹲下身子,捂住嘴巴,在仵作的讲解下细细看了起来。

    秦玉儿眼睛瞪得圆圆的,显然死不瞑目。

    嘴巴里满是血污,甚至不少还从嘴巴里流了出来。

    挂在嘴角边,看着怪是瘆人。

    一旁的一截舌头,就被扔在了她的面前。

    应天府尹和仵作纷纷惊恐的对视一眼。

    这个秦玉儿,竟然遭到了拔舌而死。

    看来这个凶手是十分的痛恨她,要不然也不会下这么重的手。

    深深的将她的舌头拔断,让他活活的流血而死。

    忽然。

    那仵作咦的一声惊呼,指了指牢狱的木栏上。

    那木头上赫然写着两个血字:

    张飞!

    应天府尹看得头皮发麻,只听着身边的仵作说道:

    “大人,死者生前写下张飞二字,便是在向咱们宣告着凶手身份。”

    缓缓站起身子来,应天府尹不由得有些疑惑不已。

    张飞?

    有人叫这个名字吗?这张飞,难道不应该是汉朝末年的那个?

    立即便让衙役们去查看一下,京中的户籍。

    得益于明朝皇帝朱元璋,设计出来的严格户籍制度。

    大概是为了防范民间,大股流民流动。

    并且走出另一个朱元璋出来。

    造反出身的朱元璋深知,大股百姓随意流动和聚集在一起,不但不利于光伏的管控,也很容易闹出大乱子。

    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揭竿而起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所以朱元璋一称帝后,便下令。

    天下百姓严禁随意流窜,所有人都必须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老老实实的耕作务农。

    但凡要离开家乡,必须得当地官府开具路引。

    没有路引,擅自的走到他乡的,一律会被视为流民。

    各地的官府都有权捉拿,并进行严格的问罪。

    如果本地出现了个陌生的新面孔,当地的里长和百姓,都必须有义务去举报。

    一旦知而不报,那便会被官府判罪。

    而举报者,则有重奖。

    ……

    在这套制度下。

    京城的百姓,以及来京城做官做买卖,以及赶考的书生和官员,都是有据可查的。

    都是被登记在册的。

    这样一来,想要查一个人简直不要太简单。

    只是经过一系列的细查之后。

    结果让人很是无语。

    叫张飞的倒是有那么两三个,其中两个已经死亡,还有一个,只不过是一个乡下老农,而且已经是60多岁高龄,住在南京城几十里开外的乡下。

    整个人颤颤巍巍的,走路都需要人扶。

    显然已经没有了作案的可能和时间。

    一想到这。

    应天府尹便有些气馁地叹了口气。

    秦玉儿死因如此明显,显然已经摆明了是他杀。

    只是跟他有关的那个丫鬟和廖忠,关押在奇葩的牢房里。

    身上戴着手镣脚铐,大牢的门也是紧紧被锁着的,而且在狱卒的牢牢看守之下,也不具备作案的条件。

    刹那间。

    这新冒出来的一桩命案,又陷入了死胡同。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