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这是小事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053章:这是小事(2/2)

    这是小事。

    因为朱塬当初提起的某些大规划,老朱私下里也不止一次对着那座地球仪反复斟酌。

    平定中原后,老朱觉得首先还是要休养生息几年,根据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从后世带来的各种见识,发展生产,迅速把大明国力提升上去。

    然后向北,彻底把蒙古之患解决,再考虑其他。

    更长远一些,老朱私下觉得应该向西。

    北边很大,但太冷。

    西边,不仅也足够大,而且还是一片后患。

    早除早干净!

    至于东南那些个岛国,国小民弱,也没甚么物产,太早打下,老朱觉得只会图耗钱粮。再远,那甚么美洲大陆,还有南边的澳洲大陆,老朱很是眼馋,但一时也到不了,不能急。

    不能急啊!

    就算自己这辈子做不完,标儿,还有其他一群孩子,也能接着做。

    不过,既然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感兴趣,想要动动手,他也不反对,都已经开始投入建设海军,不能白养着,除了运粮,偶尔开疆拓土一下,也是应当。

    随后是从各家海贸公司抽取两成股份的事情。

    朱塬认为,既然海贸之利如此丰厚,朝廷严格监管并收取赋税的同时,直接从中切分利益也是理所应当。朱塬还坦明,如果不摆上明面,这部分利益将来也会被权臣勋贵悄悄攫取,既如此,还不如官方明着分配。

    读到这里,老朱想到的是《天书》中那一节,李自成破京师,朝廷府库空空,百官勋贵家里,却是榨出了七千万两白银。

    这种事当然不能再发生。

    因此,老朱其实觉得抽取两成太少了,但,稍微想想,他还是决定信任朱塬。毕竟,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还留了额外两张牌照,信中说是成立国有公司,老朱稍稍转念,就能联想很多。

    比如,两张牌照,可并不意味着只能占取全部海上贸易的两成份额呵。

    再就是,朱塬还提及这么做的另外一重用意,以后,对于百官勋贵的封赏,可以使用各种‘公司’的股权,而不再是土地。

    这也能抑制土地兼并,一举两得。

    这次海贸公司股份,算是一次尝试。今后,还会开设各种各样的‘公司’。

    老朱非常赞同。

    对于这部分,老朱唯一的插手,就是那与华高有关的一张海贸公司牌照。

    朱塬帮华高说了不少好话,也是事实。

    华大人这些时日和他一样专心公事,面对无数巨富豪商的求见,一直闭门谢客。作为大权在握的海军都督,能做到这些很是难得,因此,让他从一张牌照里分享三成份额,也算将来致仕之后的养老之资,朱塬觉得很合理。

    每当想起朱塬说过华高另一世连个子嗣都没留下就早早客死琼州,老朱内心也难免一些歉疚。

    而且,因为朱塬的不断灌输,老朱对行商的看法也在不知不觉改变。

    不再那么反感官员从商。

    就像朱塬信上说的,让百官去从商,总比让他们去兼并土地要好太多。

    因此,让华高占股,按照朱塬信中的另一个说法,这叫‘高薪养廉’,老朱没意见。不过亲自改了改,这张牌照,朱塬占三成,华高占两成,朝廷按例再拿走两成,剩余的三成,才给那些商人们自己去分配。

    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良田俸禄都不要,拖着那病弱的小身子忙前忙后,如果一点都不占,老朱自己都觉得说不过去。

    因此,不仅要占,当然还要占最多。

    老朱甚至想过多余那两张牌照直接给朱塬一张,但朱塬信中也说,这两家国有海贸公司是用来调节市场、平衡贸易和从事其他一些特别的交易活动,老朱暂时不太明白,却也觉得非常重要,因此,这两家公司的股份显然不适合授予私人。

    至于20万两白银的牌照费用,海商按比例该交多少交多少,朱塬和华高两个就算了。

    肯定拿不出。

    十张牌照预计凑集200万两,也不差这点。

    不过,一次就200万两啊!

    连本钱都没有。

    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前世不愧是个成功商人,这生意……他当年刚入红巾那会儿都做不来。

    把朱塬的这封信读了几遍,老朱正要翻看其他诸如信中提及的市舶法令初稿和海贸公司方案材料,李善长求见。

    中书省按照老朱中午的交代,初步拟订了一份从两湖向北预计直抵汴梁的西线运粮方略。

    这是大事。

    老朱暂时把手边的东西放了放,先处理这件。

    随后事情纷至沓来,一直到晚间,吃罢晚饭,回到乾清宫的书房,老朱才重新拿起朱塬下午送来的各种文书。

    不知不觉,又一次忙碌到深夜。

    当子时将尽,内使监令何绶赶了过来,原来是皇后娘娘差遣,来催促老朱早些休息。

    老朱不是太困,却还是从书房起身。

    朱塬那份‘注意事项’也提过,作息时间要合理,虽然吧……老朱觉得自己前世活到71岁,也算不错,但,如果日常注意注意,能多活几年,帮子孙们把更多事情安排好,他也求之不得。

    没再去坤宁宫打扰马氏,老朱直接来到乾清宫内的卧房,也没有再召后妃过来侍寝。

    漱洗过后,走到床边,老朱任由何绶帮他脱掉外衣,倒是又想起一件事,随口问道:“塬儿那‘致用斋’,还没开张么?”

    何绶感受着老朱语气,配合地露出些笑意,说道:“主子倒是问巧了,奴一直记着采办之事,昨个才得了信,致用斋恰是明日开张。”

    老朱也笑起来,想想说道:“既如此……就你罢,明日亲自过去,呵,也不必做其他,在那里站一站,就够了。”

    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做了那么多,老朱觉得,除了宫内采购那一千支钢笔,算是给致用斋托底,免得生意不好尴尬。当下再让何绶出面,也是再表一下自己的态度。

    朱塬不介意外人彷制钢笔,老朱也觉得他能有这份心胸很好,但,他自己其实挺介意的。

    自家东西!

    这么表一下态,至少这金陵城,总不会有人不长眼和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抢生意罢?

    何绶也能明白皇帝陛下的心思,想想干儿子何瑄从明州稍来的书信……就算没有老朱的吩咐,他明日那怕无法亲自出面,也都准备表示一下。

    现在,有陛下的交代,倒是名正言顺。

    96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