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柳暗花明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十五章 柳暗花明(2/2)

    同学们一愣,旋即在脑海中品味这几句词,他们已经隐隐感觉有些受到了侮辱,却不得个中要领。

    李长策却怔愣在原地。

    大乾156年便有浑天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将大乾世界比作是弹丸,认为在更广阔的空间中,还有更多像大乾一样的世界,他们都如弹丸一般点缀在浩瀚的空间中。

    所以林谦这开头四字“小小寰球”,指的应当是大乾这个世界,而他却是站在更广阔的视角,在俯瞰大乾!

    这是何等雄壮的气魄,是何等包容日月星辰的辽阔胸怀?

    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林谦吗?

    至于后两句,“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大乾尚且小,那么几个碰壁的苍蝇就更加渺小,微不足道了,结合刚才的情况,这显然是在说那些嘲笑他的同学们。

    将他们群聚起哄的丑类视作嗜腥逐臭、见缝下蛆的苍蝇,其鄙夷、轻蔑、厌恶、嘲讽之情意溢于言表。将“苍蝇”数量缩小为“几个”,以状其虚张声势、极其孤立的处境。而“碰壁”二字,既喻其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蠢举,又隐喻其必然败亡的命运。

    作者似立于天宇苍穹,俯视尘寰,以沉稳、傲岸、泰然之态度姑且作冷眼观,且看“苍蝇”如何动弹,如何表演,怎么成气候。“嗡嗡叫”三句承“碰壁”而来,以声状神,以听觉形象充实视觉形象,生动地描画出那些“苍蝇”们喧嚣起哄,声嘶力竭,却累遭碰壁,断股折翼,穷途末路,向隅哭泣的无奈之状。

    光是这开头几句,便让李长策大受震撼,他甚至可以肯定,即便后面的词胡乱填写,这首词也必定不俗。

    更何况,能写出这开头几句的,后面的词句又如何会差呢?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林谦继续吟咏。

    陈睿康也变了脸色,虽然他没有李长策那般学识渊博,不解寰球是什么东西,但他的文学鉴赏水平还是不差的,毕竟是诗词能上文集的作者。

    更何况,从李长策的态度变化也可见一斑。

    “怎么会?怎么会?”

    如果说前面几句他还觉得有些不解其意,那后面这几句一出,他顿时只感觉到一股肃杀之气,感觉自己如同秋后的蚂蚱,遇到了冬天的寒霜,心头一阵发紧,仿佛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般。

    “蚂蚁”两句仍以夸张和比喻手法,化用典故,引申发挥,勾勒这些趋炎附势者的可鄙、可惜、可厌、可笑的丑态。“蚍蜉”句则化用半圣韩愈诗句,赋予新意,嘲笑这些见识浅薄的同学们对他的种种诽谤、中伤、诋毁、讹诈,都如蚍蜉想摇撼大树一样不自量力,愚妄可笑,枉费心机。

    苍蝇、蚂蚁、蚍蜉们虽也曾猖獗一时,奈何秋风已起,枯叶飘飞。虫豸们气数已尽,末日将临。“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又化用古诗以渲染这些同学们的处境。而这时,我方声讨他们的响箭正发出呼啸。

    “飞鸣镝”三字,简括遒劲,声容并茂,比喻自己的回击如响箭般风驰电掣、腾空疾飞、锐不可当的凌厉之势,同时也为词的过片作了有力的铺垫。

    锋锐,霸道!

    陈睿康的气势已经完全被压制,甚至都有些不敢直视林谦,仿佛林谦身上有刺眼的光芒,若是直视必会受伤。

    至于其他同学更是不堪,他们甚至都忍不住两股战战,仿佛有万千响箭正向他们射来。

    “不可能,不可能!”

    所有人在恐惧的同时,心中满是不可置信,这样的词,怎么可能是林谦写出来的?

    “他一定是抄的对吧?”

    “可是为什么以前从没有听说过呢?”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