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母子深谈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七章 母子深谈(2/2)

    此时的武惠妃,也不如之前那么神采奕奕,而是满脸愁容。

    母子二人来到坐到炭火旁落座,武惠妃道:“琩儿,我这一生有四个儿子,你九哥李一,两岁而亡,你十五哥李敏,也是早早夭折,我现在就伱和……,可你也......”

    说到这儿,武惠妃落下眼泪。

    在历史上,正是因为前两个儿子的夭折,李琩自小便被宫外的宁王李宪抚养,后来册封他为寿王,也是这個原因。

    而武惠妃,因为构陷太子李瑛的缘故,名声一直不太好。

    但对于李琩来说,他现在能感觉到武惠妃对他的母爱,也能感受到武惠妃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李琩劝慰道:“阿娘,生死有命,九郎和十五郎早夭,是天命使然,非阿娘能左右,且已经过去这么久了,阿娘不必难过。至于我,我现在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嘛。”

    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他们的称呼便没有那么官方。

    武惠妃挤出笑容,道:“你想出门游历一事,你父皇已经问过张太医,张太医说你这病,出去游历一下反而会更好,待冬天过去,我会去求你父皇让你出京。”

    “嗯。”李琩想要出京确实需要武惠妃帮最后一把力,他没有再虚伪的推脱,直接应了下来,顿了顿,道:“阿娘,你认为太子如何?”’

    “他?”武惠妃没想到李琩突然提起李瑛,想了想,道:“他才能尚可,就是性格急躁,不擅长权变。”

    “那李亨呢?”李琩又问。

    武惠妃道:“李亨擅权谋,能隐忍,才能也尚可。你问他们做什么?”

    李琩笑了笑,道:“按阿娘的说法,他们两人都不是无能之辈,我离开长安之后,朝局的争夺极有可能会以他两人为核心,到时候阿娘只需看着,千万不要插手。”

    “这……你此话何意?”武惠妃不解。

    李琩道:“父皇现在独宠阿娘,我退出之后,阿娘就不再是他们朝局上的敌人,到时候他们很有可能来争取阿娘的支持,但阿娘不能理会。”

    历史记载关于武惠妃的死亡原因多种多样,且有的充满传奇色彩,但是总的来说,都和李瑛之死有关,换句话说,和朝局有关。

    李琩不想让武惠妃再那么早死,因为即使抛开亲情的角度,武惠妃多活一天,李隆基就不会那么急着找替代品,这样抢杨玉环的概率也小一点,还有武惠妃活着,也会延伸他的影响力。

    但他知道武惠妃有野心,即使他退出皇位之争,武惠妃也极有可能干涉政局,所以他特地来劝武惠妃远离争斗,也算是他对离京前的安排。

    “嗯。”武惠妃点头答应,但明显没听进去。

    李琩见状,又道:“阿娘,你是武家的女儿,现在大唐很多人都对武家有深深的怨念和忌惮,无论你对谁做了怎样的帮助,他们都不会兑现对你的承诺,不仅不会,能让阿娘善终就算仁义。”

    武惠妃闻言微惊,问道:“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

    李琩道:“什么都别管,逼不得已之时,大义为先。还有,李林甫这人,虽然才能出众,但不可深信,阿娘对他需小心提防。”

    武惠妃道:“他承诺过,他会力保你。”

    “承诺是最不靠谱的东西,特别是对于朝局。”李琩望着火盆里的炭火,“这炭火在冬日,谁都会向它靠近,但到了夏日,人人都会唯恐避之不及。李林甫之所以承诺力保我,是因为他想借阿娘的权势向上爬,阿娘你已经帮他够多了,但他不见得真的会对阿娘感恩。有朝一日,阿娘一旦失宠,他就会露出他的真面目。”

    武惠妃愣住了。

    在她的印象中,她儿子虽然有些才华,但为人懦弱,也不善权谋,但今天,李琩的见识超出了她的预料。

    她开始思考李琩前面说过的话,想了半晌,说道:“琩儿,我以为你在这种时候,会全身心都在自己的病情上,没想到你居然比平时考虑得更多。”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