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饥民=士兵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九章 饥民=士兵(1/2)

    “主公可知城外那些人是何人?”

    田畴故作玄虚道。

    “城外?”

    刘备仔细一想,城外的那些人,无一例外都是逃亡至此的难民。

    因黄巾肆虐,这些人背井离乡,数量巨大,都是从冀州、幽州其余地方逃来的,因为涿县是大城,聚集在此,人数也有几万人。

    原想着涿县能够收留他们,可太守刘焉因饥民太多,恐涿县生乱,下令禁止饥民入城,因此他们只能在涿县城外,苟延残喘。

    “原来如此!”

    刘备张大嘴巴,恍然大悟!

    田畴是让他招募饥民从军。

    饥民中不乏青壮,之前他们只顾着招揽本乡本土的百姓,忽略了这一点。

    “子泰所言极是啊!其一,他们背井离乡,没有生计,活太守又不许百姓进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若能从军吃饷,也是一条活路!”

    “其二,则是黄巾军过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子泰与之有血海深仇,这些人多半也与其有亲人之仇,家园之恨,起兵讨伐,正是同仇敌忾!”

    “与其募兵乡勇,我等不如拿些粮食,开设粥场施粥,不仅可吸引饥民投军,又可赈济灾民,造福百姓,实在是一石二鸟之举,子泰另辟蹊径,立一大功啊!”

    田畴举一,刘备反三,眨眼间想出对策,也不忘夸奖一下田畴。

    “岂敢贪天之功,主公宅心仁厚,佩服佩服!”

    田畴则是十分的谦虚。

    “二哥,此次这赌,如何啊?”

    张飞略带戏谑的问关羽道。

    “甘拜下风,甘拜下风啊!”

    关羽尴尬的挥挥手,引得众人大笑。

    次日天刚放亮,刘备带着关羽,亲自拉了三大车粮食到了城外,支起大锅熬粥。

    粥水在熬煮中散发的米香气味,很快吸引来了无数饥民,在他们眼中,这味道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刘备见到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灾民,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悲伤,对关羽说道,“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这都是我大汉百姓啊,现沦落于此,叫人如何不悲伤!”

    刘备见众人围拢过来,一下跃上粮车,登高大呼,“各位乡亲父老,目下黄巾之乱,涂炭生灵,在下刘玄德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不忍见诸位流离受苦,奈何人微言轻,心悲力短,人力有限今愿在此招募青壮从军,共伐黄巾,解百姓之疾苦,救苍生之倒悬!今在此施粥,诸位乡邻可自来取食,有愿从军着,吃完同去杀敌,发粮食一斗安家,若不愿去打的,亦可上前取粥果腹,一解饥饿!”

    刘备在说出这些话的时候,眼中擎满了泪水,他是真的痛心这些饱受涂炭的百姓。

    而围过来的饥民百姓却迟迟不敢上前吃粥,他们不信,确切的说,是不敢相信,这大灾之年还有人施粥。

    大灾之年,粮食就是命,灾民的命最不值钱,他们不敢相信有人愿意拿粮食给他们吃,却不求回报。

    “吃吧,乡亲们吃吧!”

    刘备高喊着。

    “呃——”

    就在此时,一老叟支持不住,眼前一黑,倒在地上。

    “祖父!”

    其孙子见状,直接扑倒在刘备脚前,抱腿哭求。

    “大哥,求你救救我祖父!施舍我等些粥水吧!”

    “小兄弟请起,二弟,粥水!”

    刘备赶紧把老人扶起,吩咐关羽拿粥给老人灌了下去。

    老人是饿晕的,有食物下肚,不多时便缓了过来。

    “这……”

    感受着粥水的香气,老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还以为在做梦。

    “老人家,尽管吃,我们施粥,尽管吃!”

    刘备举手投足,都散发着一种亲和力,那种刘备独有的人格魅力,就像是黑暗中的一道光芒,此刻照亮了这片土地。

    “多谢,多谢啊……”

    这位老人从冀州一路逃难来幽州见识过黄巾军烧杀抢掠,此时不禁老泪纵横。

    在孙子的搀扶下,老人勉强站起,拉住了刘备双手,千恩万谢,“多谢将军了!那黄巾军不过是乌合之众,盗贼而已,行救民之事,这才是正义之师啊,我等有救也!乡亲们,速速投军去吧!”

    “我等愿意相随!”

    刘备躬行仁义,感动众人,一时间,饥民百姓蜂拥而至,领粥水充饥,他们填饱肚子后,大多会投桃报李,加入义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