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圣僧毫不知情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5章 圣僧毫不知情(2/2)

    这几天有好几个自称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主动搭讪,问她要不要帮忙,可都被李月拒绝了。

    原因无它,李月都能猜到对方帮完自己后,一准会开口要微信。而且这帮计算机学院的和尚那眼神一个个就跟狼一样,老往自己身上瞟。虽然他们很小心翼翼,可是出于女生的直觉,她能清晰感受得到。

    李月不由得想起齐凡,那个如“圣僧”一般的人。他就不会问自己要微信,眼神也不会乱瞥,回答问题干脆利索。

    “哎,圣僧。快来救小女子脱离苦海吧。”李月心想,要实在不行,就自个找人打听去要对方微信。她有些懊恼,干嘛不趁着上次把微信给加了。何必非得执着于女生不能主动。在圣僧眼里哪有男女生之分,都是普普通通的人。

    而圣僧却毫不知情,正在贤者饮料加持下,埋头于书海。

    齐凡如今对机器学习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是时候拿起“数字图像处理”这部分内容了。

    齐凡哗啦啦翻着书页。

    人类接触图像最早始于绘画,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画面只能靠画师的画笔来保存。

    胶卷时代靠化学试剂曝光。而数字时代则是将一副图像的内容用数字形式来保存。

    既然要用数字形式保存,那自然就需要规定颜色的数字格式定义。于是RGB等描述色彩的格式定义应运而生。

    RGB其实是三个分离的字母,R代表red、G代表green、B代表blue。

    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基色,三基色就如画板上的三种调料,画师可以用这三种调料调制出不同的颜色。计算机也是同理,可以通过控制三种颜色不同的比例,配置出一个个色彩不同的像素点,这些像素点最后就组成了一副画面。

    RGB这类东西的出现是为了让图像更艳丽,色彩更鲜艳。因为相比于黑白,人类肯定是更喜欢彩色。古代的文物和现代的艺术品都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图像的呈现是一个复杂化的过程,分辨率越高色彩越多,则显示效果越好。

    就如齐凡此刻口袋里的那个屌丝大米手机,显然是比不上水果家新出的水果5。

    但对图像的数字处理却是一个简化的过程。

    计算机天生喜欢本质的东西,不喜欢花里花俏的色彩。对计算机来说,黑白两色就够了。

    黑与白又是一个二进制问题,就如太极的阴阳。如果这个世界一定要有一个数字来代表,那一定是“2”。

    因为“2”衍生出了太多的东西。

    比如:紧靠黑白两色的不同配比,就能显示出极为复杂的画面。黑白电视机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给黑白两色的掺杂取了一个名字--灰度。

    齐凡觉得“灰度”这个名称很有意思。

    “灰”介于黑白之间,既不是黑,也不是白。

    “度”则指代程度。

    “灰”和“度”合起来,那就是黑白掺杂的程度。

    这是一个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又透着味道的名字。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