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问政于张居正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5章 问政于张居正(2/2)


    此言一出,张居正立马来了精神。

    原本按照他的想法,他改革的想法跟计划是不能与别人和盘托出的,必须徐徐而行之才行。

    特别是皇帝即位以后,他曾不止一次暗下决心,一定要将皇帝教育好,让其成为圣明仁君,等他百年以后,能够继续继承他改革的意志,将其改革的措施贯彻下去。

    但这几日的遭遇,让他原本的想法支离破碎。

    其中对于眼前这个九岁的皇帝的看法,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皇帝这段时期所展现出来的手段、才智,让他再也不敢等闲视之。他对于皇帝的定位也从未来改革的继承者,变成了其改革最主要的支持者。

    因此他中午在文渊阁休息的时候,就决定把自己关于改革的想法和盘托出,以寻求皇帝的理解与支持。

    “陛下,自我朝开国以来,目前已有二百年了。而国朝之初与今日情况迥异,沉疴顽疾也越发多了起来。如果要改革,就不得不按图索骥,明确今日大明之弊症,才能对症下药。而臣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思考此事,发现大明弊政甚多,其主要者有三。

    其一,便是国库空虚,朝廷财政难以度支。而国库空虚的最主要原因,便是田土被各地乡绅地主、官员、宗室等侵占。臣之前看过我朝之初的鱼鳞图册,发现洪武初年,天下田土八百四十九万四千顷有奇,弘治十五年存额四百二十二万八千顷有奇,其中缺额有四百二十六万八千顷。

    这就表明天下有一半的土地是不交赋税的,就这还是孝宗朝的记录,现在怕是更加严重,试问如此下去,朝廷赋税从哪里来?,朝廷的用度从哪来来?“

    朱翊钧听到张居正的分析就连连点头,财税历来都是是一国之基,没有钱什么也干不了,而当前大明所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

    大明的财政收入主要是以农业税为主,因此土地和人口是重中之重。

    但经过大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土地兼并已经十分严重。

    之前的鱼鳞图册也早已不准确,纳税土地大多被士绅大族所占据,还有一部分则被皇帝以赏赐的形式拨给宠臣贵戚,甚至太监和宫女。

    不仅土地如此,在劳役方面也是这样,社会中承担劳役的人丁数量也在不断减少,而且名不副实,即使册上有名,但大半也不知去向,册中有名,服役则无人。

    而张居正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停不下来了,只见他继续说道:

    “而第二弊端则是人心紊乱,异端学说盛行。自正德年间,王王文成(王阳明的谥号)龙场悟道,大兴心学。其死后学徒动不动就聚众讲学。

    更有其学徒王艮狂悖不羁,觉得心学就是率心而为,就是不受约束,自私自利,不服从朝廷制度,议论朝廷,反对官吏。认为无人可管教,能管教的只有他们自己。

    因此臣认为,虽然心学也有些优点,但现在其弊端越发严重,导致许多官员因理学、心学分野,派系互斗严重,党同伐异者甚多。如果任其传播、不加约束,定会导致人心四乱,人浮于事,不利于朝廷大计。朝廷不可不查,不可不管。”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