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为何状告本官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十四章 为何状告本官(2/2)

    何况……

    “少府年轻有为,判案定然不枉不纵,本官一定只带耳朵不带嘴,主要是想多学学一些新风向嘛。”

    刘硕德赖着不走了。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他在一旁,就是真成哑巴了,也难免影响判决。

    他的品秩可比柯斜还高,就是偶尔插上一两句话,柯斜也奈何不得。

    滑非眼现无奈。

    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主簿对于他来说,大了不止一级。

    直接张口破坏刘二喜诉讼,那是下下策,捅出去搞不好能影响到前程。

    问过案的人就知道,关键时候,一声不经意的咳嗽,就能让一场辛苦化为泡影。

    这种手段,最恶心的就是,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却没法指责咳嗽的人。

    毕竟,谁也不敢保证,那一定不是真咳嗽。

    柯斜面色如常,示意司法史开始记录。

    “好热闹啊!”

    不苟言笑的赞府昝君玄腰负横刀,魁梧的身躯挤进门框来,拉了把高椅,大马金刀地坐下。

    滑非突然觉得,法曹的寮房太小,容不下这许多大佛。

    刘硕德眼里闪过一丝怪异,还是乖乖拉座椅坐到昝君玄左侧,右侧留给了柯斜。

    新丰的二号人物到了,谁纵然有其他心思,也别行差踏错。

    昝君玄平时少管事,但真动起来,刘微道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倒是刘微道好算计,虽然身死,十余妇孺押到长安城,本应定为官户的,赶上贞观天子求好名声,以“忠义”之名安葬了刘微道,将那些妇孺赦为杂户,定籍万年县,令居浐水、灞水之间。

    这一举动,倒是让原本蠢蠢欲动的息隐王旧部安定下去,也算是收买人心了。

    再说,正月间,罗艺在泾州造反失败,已经让息隐王旧部多半死心了。

    就算息隐王活着,纯粹论武略,他也远不是当今之敌。

    天下思定,贞观天子的举动,倒是真收心了。

    杂户依旧是色人,但离良人只差了一個大赦,想来谁也不愿放弃似乎触手可及的自由希望。

    扯远了。

    昝君玄的到来,让刘硕德的笑容绽放如花,似乎由衷的欢喜,至于真实想法就无人知晓了。

    刘二喜倔头巴脑的,很多话都在罗圈打转,雍州衙门没有按“违令”,判他因表述不清笞五十,已经是公门修行了。

    柯斜忍住脾气,仔细梳理刘二喜的话,终于理出脉络。

    刘二喜依律娶妻,娶了个带娃的寡妇。

    在战乱刚刚结束的年代,这很常见,《令有司劝勉民间嫁娶诏》就提到了再嫁的情况。

    刘二喜的岁数不小,指望他再有亲骨肉,就如持雨伞在非洲射杀狮子。

    索性,刘二喜跟婆娘也提了一嘴,意思让这娃儿改个姓,自己拿他当亲骨肉养,他也继续刘氏香火。

    至于娃儿日后的骨肉,有一个姓刘就成,其他孙辈愿意归宗回原姓也不阻拦。

    在很多地方,还有三代归宗的说法,但不是就断了原先承接这支的香火。

    一个风俗能广为流传,在民间扎根千百年,自有其原因,不能因为其中一小部分荒腔走板了,就怪罪到整个风俗。

    婆娘同意了,娃儿同意了,没防住刘氏宗祠不同意!

    老实人也有火,刘二喜认为,宗族这帮人是指望他绝户,好吞了他二十亩永业田!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