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你可回来了 第330章 要当就当教授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28章 你可回来了 第330章 要当就当教授(2/2)

    陶玉墨发出一声“切”,“没意思!你们夫妻俩就骗吧,真当我不识货。”

    然后她又不死心的问:“一千块?”

    见陶玉书毫无反应,她再问:“一千五?”

    “两千?”

    “别瞎猜了!”陶玉书没好气的说。

    陶玉墨看着姐姐的样子,立刻知道自己猜的应该很接近了。

    “两千块!都够买个房子了,我姐夫可真舍得给你花钱呦!”

    陶玉墨的语气有些惊叹,有些羡慕嫉妒,还有些劳动人民看待资产阶级的仇视。

    她连蒙带猜,自以为猜的八九不离十,实际上还差了不少。

    林朝阳买回来的礼物里,陶玉书的那块浪琴表是最贵的,价值3000港元,是陶玉墨那块精工表的十倍不止。

    次日,林朝阳又让陶玉墨去棉花胡同和朗润湖公寓叫两家人来吃饭。

    吃饭当然是顺便的,分礼物才是正事。

    这天傍晚,两家人先后来到小六部口胡同,林朝阳将给每个人带的礼物都掏了出来。

    陶希文、陶希武两个小家伙眼巴巴的看着林朝阳手里的东西,姑父去香江带回来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

    林朝阳将好光的照相机和任天堂的游戏机拿出来,陶希文得到的是游戏机,陶希武得到的是照相机。

    game&watch是红白机上一代的产物,一台游戏机只搭载了一款游戏,因为是尾货,才卖160港元,林朝阳便顺手买了回来。

    好时照相机后世因为时尚的造型深受文青喜爱,但在如今还只是廉价照相机的代名词。

    这玩意仿造的是苏联的LC-A相机成像效果,照片中间清晰,边缘模糊,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不合格的成像产物。

    但后来逐渐倒成了一种影像风格,受到一些年轻人的喜爱,跟现在国内生产的玩具相机有些类似,拿来给陶希武这个年纪的小孩子玩刚刚好。

    东西到手后,陶希文兄弟俩新奇的摆弄着东西,还没弄明白是怎么玩的。

    林朝阳又将给其他人准备的礼物都分出去,陶母、林母和嫂子赵丽是每人两套衣服,陶父、林父是每人一台袖珍原子型收音机。

    衣服这东西没什么大的质量差别,主要是款式,如今内地流行广州的服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广州服装都是仿香江时装的样式。

    拿到衣服,陶玉书姐妹俩张罗着让母嫂们试试看。

    陶父和林父则把玩着还没巴掌大小的收音机,充满好奇。

    “现在这收音机做的,也太小了。”林二春试了试收音机的动静,满心欢喜。

    陶父也试了试收音机,对林朝阳说道:“朝阳,这么多东西,太破费了!”

    林朝阳笑着说道:“爸,香江又不是年年去,好不容易去一回,带点东西,大家都高兴。”

    陶父欣慰的点了点头,他最欣赏自家女婿身上一点就是家庭观念很重。

    在众人都摆弄着自己的礼物时,陶玉成眼巴巴的看着林朝阳。

    出发前他还想让林朝阳帮他带武侠小说回来,但听说出版物不好带后,也就放弃了这个念想。

    反正大家都有礼物,他肯定也少不了。

    陶玉成正想着的时候,林朝阳将行李箱打开,露出里面一厚摞三十多本书。

    “大哥,你的礼物在这。太沉了,你就自己拿吧。”林朝阳笑呵呵的说道。

    箱子里是金庸送的一整套武侠小说,三十多本书足有十多斤,比其他的所有礼物加起来都要沉。

    陶玉成看着礼物有点意外,不是说书不好带吗?怎么搞了这么多书?

    他上前拿起一本书,只见封面上赫然写着“笑傲江湖”四个字。

    “这是……”陶玉成表情惊讶,“《笑傲江湖》?金庸的小说吧?”

    他又看了看其他书的封面,《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金庸的诸多小说里陶玉成只看过几部,其中就有《射雕英雄传》。

    因为在80年的时候《武林》搞了一把官方盗版,在杂志上连载了金庸这部小说,不仅让杂志的销量一跃达到了数百万份,也让国内从此以后多了成百上千万的武侠小说迷。

    “全都是金庸的小说?”陶玉成脸上的表情变为惊喜,随即又看了一眼书的定价,繁体的“港币20块元”字样映入眼帘。

    陶玉成的眼神放在这几十册小说上,一本就是20港元,这么多本书,不得六七百港元?

    “朝阳,这……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书?这得花多少钱啊?”

    陶玉成心想自己就是攒五年也不见得能买得起这么多书啊!

    他脸上的表情复杂,有得偿所愿的欣喜,也有难以承受的苦恼。

    “放心吧,没花钱。”林朝阳说道。

    “没花钱?什么意思?”

    陶玉成满脸不解,其他人也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林朝阳就将这套书的来历讲了一遍,全家人顿时惊奇不已,陶玉成则是激动的翻起了小说的扉页,果然在每一本书的扉页都发现了金庸的签名。

    他笑的没心没肺,嘴都快咧到耳根子后面了。

    本以为武侠小说没什么戏了,没想到妹夫不仅给他带回了小说,还是一整套,还是金庸亲笔签名赠送的。

    陶玉成高兴的给了林朝阳一个熊抱,念叨着:“好妹夫!”

    “行了,瞧你那点出息。”陶玉书对大哥说。

    这时陶母看了看林朝阳,突然问道:“朝阳,这回去没给自己买点东西?”

    闻言,本来正高兴的家人们齐齐的望向了林朝阳。

    林朝阳去了一趟香江访问,给家里人带回了这么多东西,零零散散加在一起好几千块钱,放在普通家庭得是几年的收入。

    收到礼物,大家本来十分高兴。

    可陶母的话却让众人的高兴为之一滞,儿子给大家都买了这么贵重的礼物,独独没给自己买东西,他们心里怎么过意得去?

    没等林朝阳回答,大舅哥已经脑补出了妹夫为了节省钱给大家买礼物而委屈自己在香江啃馒头的画面。

    “朝阳……”陶玉成的手拍在林朝阳肩膀上,满脸感动。

    林朝阳笑着说道:“妈,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没什么吸引力。”

    林朝阳说的是真心话,经历过物质大爆炸的他,后世各式各样的精巧工业产品什么没见过,对这些东西确实不感冒。

    可他越是这么说,家人们心里就越是不得劲。

    儿子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

    大家这样想着,手里的礼物突然就不香了。

    只有陶希文、陶希武两兄弟还在没心没肺的鼓捣着他们的玩具,然后被大舅哥一个脖溜子拘到林朝阳面前。

    “好好跟姑父说声谢谢!”

    兄弟俩立马乖巧的说谢谢。

    林朝阳看着家人这个样子有些哭笑不得,无奈说道:“我自己是没给自己买礼物,可别人送的礼物也不少。”

    他的眼神看向陶玉书,她立马也说道:“是啊,他去访问香江走了那么多地方,人家接待还送了不少礼物呢。”

    听着陶玉书的话,家里人的表情松弛了下来,这样的话他们的礼物收的就安心了。

    “不光是收了不少礼物……”陶玉书的话还没说完,大家的眼神再次放到了她身上。

    林朝阳看着妻子,心中喊着:来了!来了!

    “这次去香江,还有出版社要出版他的小说,合同都已经签好了!”

    陶玉书此话一出,大家顿时高兴起来。

    陶玉墨问道:“我记得姐夫之前好像在香江出过一回书吧?”

    “这回出的还是那本,《梵高之死》,换了一个出版社。

    上回是大学的出版社,发行量比较少。这回的出版社是明报出版社,老板就是金庸,发行量要比上回多。”陶玉书解释道。

    “那姐夫要在香江出名了?”陶玉墨又问。

    姐妹俩一唱一和,好似相声里的逗哏与捧哏,旁边的观众们听的津津有味,问东问西。

    “朝阳,啥叫版税?”

    “版税就是作家按照图书定价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稿费。”

    “那你这回出版能赚多少钱?”

    “那可说不好,得看销量才行。”

    ……

    欢欢喜喜的分完了礼物,一家人坐下顿饭,林朝阳少不了要讲些在香江的见闻给家人们当下饭小菜。

    他讲到刚去那天的欢迎宴,突然对陶父说:“爸,韩素音您认识吗?”

    陶父听到这个名字,似乎没有任何思考,眼眸中闪过几分缅怀之色。

    “她比我大了两届,学医学的。当时在我们燕大可是出了名的美人……”

    “听说还是混血儿。”

    陶父沉溺于对往事和故人的怀念中,陶母突然不阴不阳的插了一句话,让他立时冷静了下来。

    看到妻子那张波澜不惊的脸上,陶父眼神中不由得透着一股心虚。

    林朝阳意识到自己好像给岳父大人挖了个坑。

    “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们那几届同学,现在在世的也没多少了。”

    不得不说,陶父这个话题转换的稍显生硬。

    大家似乎也察觉出了不对,桌上的气氛一下子微妙起来,林朝阳偷偷观察着陶母的表情,笑呵呵的说道:“那天晚上还有两位出身燕大……”

    晚饭后,家人都离开了,陶玉书埋怨道:“你吃饭就吃饭,瞎说什么?”

    “这事能怪我吗?我也不知道爸年轻时候还有这么一段往事啊!”

    陶玉书美目娇嗔,“少胡说八道了,小心我跟爸告状。”

    林朝阳没想到都回家了,香江访问之旅还会出现个小插曲,也不知道今晚岳父大人回去之后会有怎么样的待遇。

    他想着想着,忍不住乐出了声。

    隔天他来到图书馆,找到谢道源销假。

    “干什么?搞贿赂啊?”谢道源看着林朝阳放在桌上包装精美的袋子,忍不住问道。

    林朝阳表情轻松,“有拿巧克力来贿赂干部的吗?”

    “我牙口不好。”

    “没什么好买的,您就当是给家里小孩子尝尝鲜的。”

    谢道源笑着收下了东西,“这回去香江收获如何?”

    “无非是参加些活动、见些人,经济建设和物质水平要比我们丰富了不少,我们这边要想撵上他们,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你一个作家去访问,怎么搞的像官员去考察?”谢道源调侃了一句。

    闲聊了几句,销了假,林朝阳便从办公室出来,来到借书处后又给同事们分了点糖果,换来了大家的笑容。

    杜蓉告诉他,前几天洪子成来图书馆找过他。

    中午吃完饭,林朝阳跑到中文系办公室找到洪子成,“找我什么事?”

    “呦,从香江回来了?感受如何?”

    逢人便会被问一番去香江的感受,也算是这回去访问的后遗症之一。

    林朝阳敷衍了两句后,洪子成才说道正事。

    “也没什么。这不是最近《渡舟记》火的一塌糊涂嘛,我们中文系的学生们对这部小说也很是喜爱。

    想看看你有没有时间,来堂交流课。”

    “交流什么?”

    “还能是什么,创作思路、心得体会呗。”

    “有课时费吗?”

    “谈课时费就见外了。前几年你蹭了我们中文系那么多课,现在该是你还债的时候了。”

    玩笑了两句,林朝阳说道:“行吧,那什么时间上课?”

    “这周六上午怎么样?”

    “可以。”

    周六上午,林朝阳如约来到中文系给学生们上课。

    中文系为今天的课特地给安排了间阶梯教室,可以容纳两三百号学生同时上课。

    可当林朝阳走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却是被挤的水泄不通的教室,连过道和讲台正下方都挤满了人,看起来起码有四五百个学生。

    见到林朝阳进来,教室里原本乌泱乌泱的声音立刻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齐刷刷的朝他行注目礼,莫名的让林朝阳想到了前几年他在中文系蹭课的画面。

    那些老先生步履从容的走进教室,原本喧闹的学生们立刻安静了下来,眼神中满是孺慕之情。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不知不觉他也已经成了讲台上站着的那个人。

    “子成兄邀请我时,说《渡舟记》最近很受大家的欢迎,想让我来谈谈创作思路和心得体会……”

    林朝阳上了讲台,没说什么客套话,直接开讲。

    今天来的学生里,中文系各个年级的学生能占到一半,剩下的都是其他院系的学生,都是听说了今天林朝阳要来给中文系上课慕名而来的。

    林朝阳是燕大职工,这些学生们都知道。可对于80级以后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林朝阳的印象却是遥远而模糊的。

    因为在他们来到燕大时,林朝阳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多了,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知名作家,而非学校职工和可以近距离接触的朋友。

    2月份《渡舟记》发表在《花城》开年第一期杂志上,到如今两个多月时间,成功取得了208万份的销量。

    这不单单是创下了《花城》创刊以来的最高销量,也给1983年的中国文学界投出了一枚震撼弹!

    单期208万份销量,别说是纯文学杂志,就是综合性杂志和那些以娱乐性见长的通俗文学杂志也不见得能达到。

    这个销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恐怕都会成为横在众多知名文学杂志面前的一道天堑,让它们难以跨越。

    当然了,这个前提是林朝阳没有新的作品发布。

    天量销量的背后是数以百万计的读者们,而普遍都是文学青年的大学生们正是其中的主力部队之一。

    《渡舟记》本身带有浓重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在如今正流行,大学生们纷纷以阅读这类作品为荣。

    而且这部小说的又采用了双层结构和叙事角度,情节扑朔迷离,充满了各种意象,结尾更是反转再反转,最后的留白更是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几乎满足了这些大学生所有的阅读期待,自然也赢得了他们的偏爱。

    在林朝阳讲课的时候,台下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的聆听他的所思所想,并奉为圭臬。

    “我认为,国内的现实主义创作在近几年当中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很多人把写实主义当成了现实主义,他们的创作完全基于现实,几乎等同于报告文学。

    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将小说当成了报告文学在写,而罔顾了小说创作最重要的因素。

    大家应该明白一点,对于一部长篇小说而言,结构的重要性要远胜其他的创作技巧。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长篇小说就是结构的艺术。

    我还是以《渡舟记》为例,这部小说最大的转折发生在杜三江向作家讲出了第二个故事时。

    这段文字在小说里并不长,掐头去尾还不到一千字,绝大多数都是杜三江的自述。

    但也就是这一千字的自述,完成了小说第二层结构的提炼,也将小说的整体立意和前文出现过的绝大多数意象都点了出来……”

    林朝阳在讲课过程中不断的以自己的作品《渡舟记》举例,乍一听有点自卖自夸的嫌疑,可在场所有人都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

    《渡舟记》的优秀世所公认,林朝阳的这种分享他们求还求不来呢。

    一个半小时的讲课结束了,学生们听的意犹未尽,等林朝阳停下之后,立刻便有人伸手想要提问。

    直到下课后,仍有众多人围在林朝阳的身旁。

    学生们对林朝阳如此欢迎与爱戴,让洪子成这个中文系的资深讲师都忍不住生出几分醋意来。

    事后他跟林朝阳开玩笑,“你不来我们中文系当个讲师实在是可惜了!”

    “当讲师有什么意思,要当就当教授!”

    洪子成年过四旬才是个讲师,林朝阳要是当了教授,那他一把年纪岂不是活到了狗肚子里去?

    洪子成感受到了来自年轻人的深深恶意!

>>章节报错<<
章节页翻页上方广告 章节页翻页下方广告

设置

字体大小